夏天高温步步紧逼,不知有多少小伙伴,全靠冷气和西瓜吊着一股生气。


(资料图片)

但空调吹多易头疼,西瓜吃多易肚疼,冰阔落里泡着红枣枸杞的新·养生一族瑟瑟发抖。

皇帝们决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普天之下的凉快地儿,都归朕的避暑宫。

汉   甘泉宫  

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同志率先圈起地盘,承包了咸阳附近大大小小的山头。

于是“起咸阳而西至雍(《汉书》)”,“东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弥山跨谷(《三辅黄图》)”,始皇帝建起离宫别馆三百,“穷年忘归,犹不能遍”(《三辅旧事》),在项羽赶来纵火之前,实现了每天都有新房子住的小目标。

大汉C位天子刘彻同志继承始皇帝的遗产,时不时翻翻老秦的家底,感觉不错就捡个漏,修修补补,增添缮完。

比如胡亥的林光宫就很不错,又在海拔1800多米的甘泉山上,远远可望见长安,即使是在关中炎炎酷暑中,也有凉爽的阵阵清风吹拂。

汉武帝在建元年间相中,增之广之,周回十九里一百二十步,起宫十二、台十一,甓作流水纹,瓦头有篆字(《淳化县志》),以甘泉山为名,曰“甘泉宫”。

名为甘泉宫,实际上是好多宫接比相连,包括高光宫、长定宫、竹宫、通天台、迎风馆、露寒馆、储胥馆等,总面积比8个故宫还多。“云起波骇,星布弥山。深林蒲苇,涌水清泉。芙蓉菡萏,菱荇苹蘩。(《甘泉宫赋》)”是风也凉,风景也美,实乃消暑的好地方。

汉武帝对甘泉宫非常中意,一到五月(古人以太阴历为历法)入夏,就火速挪窝去甘泉宫避暑,全套领导班子也都安排好宿舍,一起搬过去避暑化办公,“百官皆有邸舍(《括地志》)”。

直到八月关中暑气散去,意犹未尽的汉武帝才收拾收拾仪仗,浩浩荡荡缓缓向长安,回归未央宫。

现在咸阳城北的淳化县甘泉山南麓,千年前那片气势恢弘的绣被殿宫,早已无处可寻,当年汉武帝为上天揽仙人而作的通天台,而今也只是一座百里外尚且可见、光秃秃的高大夯土台。

汉代甘泉宫现状

昔日锦绣楼阁,如今已是杂草丛生的荒野一片,残砖断瓦星罗棋布,外围数截宫墙断续伸延。

沧海桑田,唯今也只有想象力,方能重现几千年前这里车马络绎,环佩叮当,屋瓦叠嶂的汉朝气象了。

避暑地点:陕西咸阳淳化县甘泉宫遗址

避暑指数:

避暑建议:鉴于甘泉宫已化作历史的荒野,前往避暑时,请提前计划好衣食住行,同时不要回避中暑的可能。

唐   九成宫  

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但一点不耽误做皇帝的享尽人间富贵。

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隋文帝诏命全国,将各地风景名胜绘成图本上奏,以备新建行宫的选址。

岐州普闰县(今麟游县)凭其“万叠青山但一川”的大好风光,在离宫版Produce101中光荣中选。随后由权臣杨素监工,隋都大兴城的设计师宇文恺规划设计,取“尧舜行德,则民仁寿”之美意,于此地落成仁寿宫,即日后名冠九州的唐九成宫之前身。

不过仁寿宫的修建,既不仁也不寿,生生累死了数以万计的丁夫。

隋文帝原本十分生气,“杨素殚民力为离宫,为吾结怨天下!(《资治通鉴》)”但亲眼所见此宫“云山郁嵯峨,宫户莽轇轕”之景后,杨坚不仅一切概不追究,表扬杨素忠孝,而且重赏杨素“钱百万,锦绢三千段”,还在五年后把自己的年号改成了“仁寿”。

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行伍多年的唐太宗耐不得关中酷暑,因前朝仁寿宫“炎景流金,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九成宫醴泉铭》)”,下诏改名九成宫作避暑用。

唐高宗于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又改为万年宫,与则天皇后一起,多次前往避暑。

到了玄宗朝,李隆基偏爱骊山华清宫,九成宫因此闲置,偶尔会借与亲王私用。玄宗的弟弟岐王李范,就曾于开元六年(公元718年)借来避暑赏宴,王维作诗《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言此事。

安史之乱后,九成宫渐渐荒弃,直至唐文宗开成元年(公元836年)毁于洪水。

虽然宫亭不复,但九成宫凭借着,足以令隋文帝包容杨素造大孽之壮丽,在无数文人墨客笔下,楼阁宛然。

文有“初唐四杰”王勃《九成宫颂》,杜甫、李商隐诗作《九成宫》;墨有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九成宫纨扇图》与《九成宫图》。而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楷书必临之帖,由魏徵属文、欧阳询执笔的《九成宫醴泉铭》碑。

唐 李昭道《九成宫图》局部

时迁岁移,1978年至1994年,考古人员于麟游县进行了多次调查与发掘,揭开了尘封已久的这座皇家离宫真实面目。当年金碧相辉、照灼云霞的瑰丽宫殿,尽数斑驳成残砖断柱,但那份宏大的隋唐气魄,历经1300余年依然不曾散去。

避暑地点:陕西宝鸡麟游县九成宫景区

避暑指数:

避暑建议: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同理可知,废墟一片的九成宫也是好大的一片,前往避暑时,请备好适于走路的鞋。

金元   景明宫  

明昌四年(公元1193年)的春天,金章宗完颜璟计划御驾景明宫避暑。

不同于五百多年前,李世民的臣子哭着喊着求太宗修九成宫,金章宗的忠臣们文臣死谏,视景明宫如洪水猛兽。

御史中丞董师中、侍御史贾铉等率先上书劝谏:“陛下,今年实在是没钱出去浪啊!”

金章宗不吭声,左补阙许安仁、右拾遗路铎又上书,还追到御前,当面极力地谏:“汉武帝、唐太宗去甘泉宫、九成宫避暑,离京城近的很。陛下,您去景明宫可是有上千里地啊!要是有个啥紧急情况,您这来不及啊!”

一脸唾沫星子的金章宗只好悻悻地说:“高温固然可怕,朕也不是不能忍,为了不给人民添负担,朕不去就是了。”

第二年,明昌五年的春天,金章宗完颜璟再次计划御驾景明宫避暑。

又是一轮文臣死谏,礼部尚书张暐、御史中丞董师中、右谏议大夫贾守谦、翰林修撰完颜撒刺、右拾遗路铎等,言辞激切,上疏极谏。

金章宗实在不能堪,派人去办公室训话:“卿等这份为国为民的心意,朕很感动。但能不能注意点君臣之别,皇帝你们都敢喷一脸唾沫星子,一点面子不给哒?”

被去年胜利冲昏了头脑的忠臣们瑟瑟发抖,纷纷缩着脖子做人,于是金章宗开开心心摆驾千里之外的景明宫,避暑去也。

避暑就避暑,唐太宗的九成宫不过离长安皇城三百里,为何金章宗要上千里远?

北方游牧政治文化实行“四时捺钵”制度,跟随草原的四季变换,游牧迁徙。“捺钵”源自契丹语,是行宫、行帐的意思。

契丹人建立的辽、女真族建立的金,均保留了这一习俗,“四时游猎,春水秋山,冬夏捺钵”。蒙古族的成吉思汗也设立了四大“斡耳朵”(蒙古语,意为君主所居的宫帐),以供春夏秋冬四季移住。

金莲川(今坝上草原)因其“地寒凉,虽盛夏必重裘(《乘轺录》)”,成为辽金的夏捺钵的首选地点。金章宗哭着喊着也要去的景明宫,便坐落在这片广阔的大草原上。

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忽必烈确立两都巡幸制度,改开平府为上都,大兴府为大都。每年四月将将入暑,北方的草刚青,便人喧马嘶地前往上都避暑。七月流火,八月草枯,方回大都。

元上都遗址现状

所以为什么要千里迢迢从北京赶到金莲川呢?

元上都遗址的考古工作者于发掘第一线发回反馈:大草原的风儿如此喧嚣,大草原的夜是寒冷的夜。辽金元三朝套马的汉子摆脱炎热,欢天喜地;只有冲锋衣护体的吾辈,甚是迫切地渴望夏天里的一把火。

避暑地点:坝上无垠的大草原

避暑指数:

避暑建议:烈酒、羊肉、篝火——寒冷夏日的最佳搭配。

清   避暑山庄  

集历代避暑宫之大成者,非清承德避暑山庄莫属。

满清成为满清之前,是女真后裔中的一支;成为满清之后,汉满交融。清朝避暑既有捺钵遗风,也以离宫建筑著称。

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清廷入主中原一甲子,北方蒙古与沙皇俄国蠢蠢欲动。清圣祖玄烨选定一处蒙古语中称“哈仑告鲁”的地方,起建行宫,称“热河行宫”,以“察民虞,备边防,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

康熙五十年,玄烨突然发觉热河行宫原来挺漂亮呀,反正是要借“避暑”之名行“谋政”之实,干脆亲笔赐名“避暑山庄”,挖湖、筑岛、跨桥、扩园子,铁汉气质改作一片柔情,属文《避暑山庄记》——朕的大别野是真滴好看!

清 冷枚《避暑山庄图》轴

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清世宗胤禛取“承受先祖德泽”之义,设承德直隶州,始称“承德”。

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历经三代八十九年,承德避暑山庄正式完工。

从此,一座山庄,半部清史。

清乾隆 爱新觉罗·弘历《避暑山庄烟雨楼图》卷

至于是不是真的避暑——康熙御笔认证,乾隆买家秀,唯一完全体皇家同款避暑体验——have a try?

避暑地点: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避暑指数:

避暑建议:地广人多,注意各种意义上的安全。

参考文献

[1]三辅黄图[M].

[2]金史[M].

[3]续资治通鉴[M].

[4]郑洪春,姚生民.汉甘泉宫遗址调查[J].人文杂志,1980(01):79-80.

[5]安家瑶.九成宫的再发现[M].百科知识.1995(05).

[6]安家瑶,丁晓雷.隋仁寿宫唐九成宫37号殿址的发掘[J].考古,1995(12):1083-1099+1155-1160.

[7]周良霄.三朝夏宫杂考[J].文物春秋,1998(03):24-27+46.

[8]曹钧泰,魏益寿.离宫之冠话九成[J].统一论坛,2000(05):49-51.

[9]刘玉文.避暑山庄初建时间及相关史事考[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3(04):23-29.

[10]钮希强.元代两都巡幸制度新探[J].西部蒙古论坛,2017(02):33-39+127.

[11]周建朋.从法藏《九成宫图》看20世纪初法国汉学对中国绘画的研究[J].美术,2018(03):110-115.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