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讯(记者 董旭叶)“一方水土育一方戏。”陕西汉中有一种结合秦腔与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用杖头木偶为演员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一汉调桄桄。该剧种以丰富多彩的内容、鲜明浓郁的特色,成为汉中地方文化的一种独特标识。


(资料图)

8月10日上午,“探源中华文脉·发现宝藏陕西”网络主题活动媒体采访团走进汉中市南郑区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深入感受这座“天汉之城” 多彩非遗的魅力。

媒体采访团走进汉中市南郑区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

汉调桄桄因用梆子击节发出“桄桄”之声,因此又称为“桄桄子”,音乐包括唱腔、伴奏两部分,是中国传统剧种之一。它既保留了秦腔高亢激越特点,又吸取了陕南地方音乐悠扬委婉之长,有独特的汉调艺术魅力,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吃面要吃饼饼,看戏要看桄桄,群众之所以喜爱桄桄戏,是因为它能代表秦巴地区群众温和典雅、坚毅耐劳的朴素性格。”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主任赵红说,近年来“桄桄戏”发展有了极大提高,它的音乐优美动人,词曲通俗易懂,动作活泼好看,很符合当地人的喜好。

赵红向媒体采访团介绍汉调桄桄

从2006年起,汉调桄桄便入选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不过,由于当地文化消费理念缺乏,观众日渐减少,班社、剧团纷纷解体,艺人流散,汉调桄桄陷入失传的困境,贴上了“濒危”的标签。为传承非遗文化,赓续民族文脉艺萃,当地政府部门研究决定,招收60名新学员补充演职人员,经过多年培养,汉调桄桄现在主要由这些年轻人演绎。

汉调桄桄演出

近几年,在政府部门大力支持下,汉调桄桄连年参加汉中市、区春节晚会演出及对外旅游推介活动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项目展演等活动每年大概40余场左右,每年完成市级惠民演出80余场。其中,汉调桄桄经典折子戏《挂画》《表花》分别参加全国秦腔优秀剧目展演和陕西省戏曲行当大赛暨濒危剧种展演与全国秦腔艺术家同台演绎,受到业界专家一直好评。

传统戏曲与网络传播如何碰撞出新火花?记者在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看到,演员们正在紧锣密鼓地编排着即将上演的新剧目。汉调桄桄剧团演员,通过快手、抖音等直播平台,为观众们献上高质量桄桄戏表演,每场直播都能吸引上万名观众线上观看。新媒体平台改变了戏曲表演等传统演出形式,也成为了汉调桄桄传播和发展的新阵地。

汉调桄桄剧团演员正在直播中

目前,演员“汉调桄桄.青栀子”、“汉中欣哥”在抖音上已经小有名气,更有抖音官方等跟踪拍摄。汉调桄桄还与秦岭四宝融合IP形象,已制作出一批文创产品,经过广泛宣传,提高了汉调桄桄的知晓率。

“保护一个剧种,便是保护一种文化,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根。让非遗焕发‘活’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下一步,我们会将传承非遗这项工作常态化做下去,为我们地方剧种的传承和发扬培养出更多的‘传承人’,让更多的人了解戏曲,爱上汉调桄桄。”赵红如是说。(图片 王警)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