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原标题:临界预防 拉回“迷途少年”

本报讯(通讯员苏安 闫禹安)“在法治教育基地看案例视频,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只是因为年龄未达到法律规定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我以后再也不干坏事了。”近日,一名涉案未成年人参观完陕西省绥德县检察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后,下定决心说。

2022年7月,绥德县检察院在办理一起未成年人在宾馆实施非法拘禁、盗窃犯罪案件时,发现涉案未成年人普遍存在交友不良、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相关责任主体履职不当,该院依法向县教育和体育局、县公安局等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校园安全管理和宾馆行业的监督整改,净化未成年人社会环境。

“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大多都是从以往的不良行为发展而来,若能提早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进行及时干预,就能大幅降低其涉罪的可能性。该案也反映出相关责任主体没有将未成年人临界预防工作落实到位。”该院办案检察官说。

案件办结后,该院积极运用大数据、智能化等手段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探索构建未成年人临界预防法律监督模型。调取教育、公安、民政等部门中涉及实施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的就读、监护、曾实施的不良行为以及干预措施等基础信息,系统归集失学辍学、监护缺失、预防措施不当等核心数据,提取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原因要素并赋予分值,进行“黄、橙、红”三色分级预警,开展差异性教育矫治。如发现未成年人保护责任主体怠于履职的,该院通过立案监督、监护干预、民事支持起诉、司法救助、公益诉讼等方式开展未成年人法律监督工作,督促相关责任主体履职尽责,进一步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促进未成年人保护社会综合治理。

“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教育和家庭教育,可以从源头上最大限度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希望检察机关联合社会力量将该模型充分推广使用,应用大数据平台开展未成年人保护社会综合治理,让孩子们在法治环境中健康快乐成长。”人民监督员党飞跃说道。

该模型自去年9月运行以来,已精准筛查出40余名具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该院及时进行监督帮教,并向有关单位制发检察建议7份,启动行政公益诉讼3件,民事支持起诉3人,开展司法救助5人、法治教育25次、心理疏导10次。同时,该院大力推进与教育、民政、公安机关等部门在数据共享、监督帮教、社会救助方面形成工作合力,推动未成年人临界预防工作走深走实。(苏安 闫禹安)

(检察日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