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徐诗瑜)10月18日,一则“父女俩时隔四个月相继成为大体老师”的消息引起热议。10月14日,陕西渭南职工孙树海在弥留之际,嘱咐家属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4个月前,孙树海的女儿、年仅23岁的孙宇鑫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和遗体。


(相关资料图)

“在生前,孙先生多次跟我们沟通,希望能和他的女儿一样到西安交通大学成为‘大体老师’,去陪伴他的女儿、他的宝贝。”陕西省红十字遗体捐献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遗体捐献办公室主任徐自力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父女俩相继捐献遗体在全国的遗体捐献案例中都是非常少见的。

对于奋战在遗体捐献一线的工作人员来说,他们希望父女俩的故事能够被记录、被记住。而在与自愿捐献遗体的志愿者们接触的过程中,这些陌生又充满大爱的志愿者们一次次鼓励着他们,感动着他们。

孙树海先生的亲属为其填写遗体捐献申请表。陕西省红十字遗体捐献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遗体捐献办公室图

4月25日,徐自力第一次见到孙宇鑫,对她的第一印象是年轻。2000年出生的孙宇鑫,成为一名“白衣天使”才不到一年的时间。工作后不久,她被确诊为心脏血管肉瘤。对于心脏血管肉瘤的患者来说,很多在发现肿瘤存在时,已经是晚期。孙宇鑫是医学生,捐献遗体成了她临终前最想要完成的事情之一。

填表仪式上,遗体捐献中心的工作人员为孙宇鑫录制了一段视频。她因为病情已经很难起身,躺在姑姑怀里说:“反正人死了,一烧也就是一抔土,还不如给国家做点贡献。”

当时,孙宇鑫的父亲孙树海就坐在一旁的轮椅上。他浑身没什么力气,整个人瘫在轮椅里。但他很认真地守在女儿身旁,见证着、参与着她人生中重要的捐献仪式。徐自力记得,当时问起孙树海是否支持女儿的捐献。他只连连点头说:“这是一件很好的事。”

6月5日,年轻的“白衣天使”离开人世。在接运遗体时,徐自力推开门,看见孙宇鑫躺在病床上,孙树海仍坐在轮椅上,一遍一遍抚摸着女儿的手,口里喃喃道:“本想着我能走在前头。”随后,孙树海转头对徐自力说:“女儿离开了,我也想要捐献。”那是他第一次表达捐献的意愿。

因为病情,孙宇鑫的遗体捐献告别仪式上,孙树海未能出席。出于对捐献者家属的关怀,6月29日,徐自力和其他工作人员再次去看望了孙树海。那是他第二次表达捐献的意愿。徐自力只是嘱咐他保重身体,好好治疗,以后再讨论捐赠的事宜。

10月14日,徐自力接到来自孙树海亲属的电话。孙树海的情况不好,希望能尽快完成遗体捐献表的签署。离世后,他希望自己的遗体能够和女儿的遗体一起,进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那天是徐自力第三次见到孙树海,病床上的他很虚弱,难以开口说话。

“我们来看您了。”靠近床榻的徐自力在孙树海耳边说道,“您的托付我都记得,放心。”孙树海没有言语,只能看见他的眼泪缓缓落下来。徐自力将他的眼泪一一擦净,他听到了,这是他的回应。

徐自力仍然叮嘱了几句“放心”,孙树海再次流下眼泪。两次落泪是他的两次回应。同样作为父亲的徐自力,知道那是一种怎样的期待,怎样的盼望。

在和家属商讨的过程中,孙树海的情况突然恶化,医生、护士们跑到病房进行最后的抢救。那天下午,在三层的病房里,孙树海还是离开了。家属们告诉徐自力:“树海安心去了,他知道自己的心愿能够实现了,他可以陪伴他的女儿、他的宝贝了。”

孙树海的亲属为其填写遗体捐献信息。陕西省红十字遗体捐献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遗体捐献办公室供图

从业三十多年,徐自力每一次都会被捐献志愿者所打动。在徐自力看来,他们都是最可爱、最无私的人。他能做的,只有在捐献告别仪式上,俯下身子,宣读感谢状。他记得,曾有一名捐献者告诉在场的医学生们:“我宁愿你们在我身上错划千刀万刀,也不要在病人身上错划一刀。”每一句话语、每一次沟通、每一场捐献,都让徐自力对遗体捐献事业更坚定一点。

为了让医学生们对“大体老师”保持崇敬,西安交通大学将人文教育融合进医学教育的范畴内,填表仪式后宣读感谢状,接运仪式后要举行捐献告别,开课仪式上要向他们的无语良师默哀致敬,结课仪式后要进行骨灰奉还。对于有骨灰抛洒需求的志愿者,会根据意愿将他们抛撒进江河湖泊之中。清明节时,还会举行缅怀仪式,让医学生们形成立德树人的意识。九项仪式内,人文关怀始终贯彻其中。

“我们还希望在冰冷的解剖台上,能够放上志愿者们生前录制的二维码。每个学生都可以扫一扫,看看大体老师们想说的话。”徐自力表示,捐献遗体的志愿者数量正逐年上升,因为孙宇鑫、孙树海一般无私、大爱的志愿者们,才构成了医学的明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