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安 尼

◎编辑︱筱 美

近日,在沣渭之滨,热火朝天的氛围不断升温——


(资料图片)

7月底,隆基中央研究院正式投用,三一重装开工建设;8月25日,西安市检察院秦创原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心揭牌成立;几天前,西部科技创新港2期8栋6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全部交付西安交通大学……

然而,精彩不止如此。

昨天,一个重磅会议在西咸新区召开,会议上,政策兑现、新政发布,一系列“高能”来袭,为秦创原总窗口加速由“势”转“能”再次注入新动力。

01

8月26日,西咸新区在西咸会议中心召开秦创原总窗口政策兑现暨接续政策措施发布大会,发布了秦创原总窗口10大特色产业园区升级版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以及完善人才支持奖励系列政策。

这场会议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仅在网络媒体平台的直播,就达到超210万人次的总观看量。

会上,《秦创原总窗口特色产业园区布局总体方案》《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关于打造秦创原人才聚集高地进一步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等政策相继发布,再次向企业、人才、创新平台等抛出诚意的“橄榄枝”。

事实上,一直以来,西咸新区都将打造强力政策体系作为激发区域活力的重要手段,并总结了一批西咸经验和做法,点亮了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热力图。

比如,近年来,西咸新区纵深推进营商环境改革,“三服四化”改革等7项营商环境案例向全国复制推广,“七链”助企促创新等27项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对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去年,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正式启动。作为“总窗口”,西咸新区充分发挥总窗口职能,通过构建支持政策体系,不断加速创新要素聚集。

去年9月,西咸新区发布了18条提升营商环境新举措,加快宜居宜业城市建设10项举措,为总窗口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生态环境、宜居环境。

去年10月,西咸新区继续推出《西咸新区支持秦创原总窗口建设若干措施(试行)》,15条措施真金白银地扶持企业成长。

今年,西咸新区相继出台了留工稳岗促生产、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稳经济保增长等多项有针对性的措施。通过为企业量身制定政策“适配清单”、制定惠企政策“明白卡”等方式,推动政策落地落实。

得益于政策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西咸新区越来越成为投资热土,不断做实见效成势。

在政策的引导带动下,目前为止,西咸新区市场主体突破50万户,总量和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一。

2022年,新增成果转化企业155家,是去年同期的2.28倍;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223家,是去年同期2.7倍;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8家,是去年同期的2.3倍。

与此同时,西咸新区截至目前已累计兑现资金4亿元,其中今年以来新区各项产业政策总计已兑现奖补资金2.41亿元,是2021年全年的1.5倍;惠及企业近4000家,是2021年全年的6倍。“免申即享”类奖补金额占总奖补金额比重超过90%。

02

种种现象及方方面面的数据,共同反映出西咸新区近年来的突出成效。

可以说,现在的西咸新区,有龙头带动的好项目,有人才宜居的好环境,有承载发展的好空间,有营商环境的好政策。

以此为背景再去观察此次发布的一系列政策“大礼包”,可以发现,相比去年,今年的政策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和加磅。

以《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为例,西咸新区围绕“项目和企业全生命周期优质服务”,制定了7个方面20条改革举措。

总结来看,这20条举措重点布局在“项目投资服务链、项目极简审批链、政务服务通办链、产业发展生态链、企业优质服务链、审慎监管法治链、产业配套载体链”等7个链条上。

比如“持续打造项目极简审批链”中,政策涉及项目用地“随用随供”、工程审批“极简极速”、招标投标“一网通办”3项举措。

其中,政策提出“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开展“亩均论英雄”;探索“新型产业用地(M0)”模式;推行“多评合一”改革;社会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市政配套“报装即接入”;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重点项目“完工即验收”;推行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全流程电子化,“不见面”招投标率95%以上。

再比如,围绕“持续打造政务服务通办链”,涉及政策兑现“直达快享”、政务服务全量升级、不动产登记“自助办理”3项举措。

具体来看,政策提出扩大惠企政策兑现“免申即享”范围,提供“政策计算器”,企业奖补资金数额“一键可知”;开展“一证通办”“一照通办”“跨区通办”改革;建立“一窗受理、一网办结”不动产登记新模式,提升登记便利度。

纵观政策涉及的7个链条20项内容,可以说覆盖了企业发展不同周期的各个关键环节,且处处彰显效率与服务,用创新举措实现扩容优化、迭代升级。

众所周知,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土沃则稻香,只有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才能真正提高竞争力。

而西咸新区在全面优化营商环境这场深刻的自我革命中,用自己“卷”自己的严苛要求,不断细化、不断升级,不断满足市场主体日益增长的环境需求。

精心栽树,引凤来栖。通过不断提升营商环境、优化产业政策体系、优化兑现流程,总窗口的市场主体活力才得以不断增强。

03

通常来说,企业是否能留下,取决于营商环境;而人才是否能留下,取决于就业生态。

因此,在不断提升营商环境的同时,西咸新区还将真功夫、细功夫放在了不断加强完善人才政策服务方面。

在《关于打造秦创原人才聚集高地进一步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中,西咸新区从6个方面提出41条支持措施。

具体来看,41条支持措施主要聚焦四个方面,一是聚焦产业需求导向,建立最全人才支持体系;二是聚焦政策含金量,打造最佳创新创业环境;三是聚焦人才生态圈,提供最好生活服务保障;四是聚焦政策竞争力,力促最优政策落地见效,全力实现“人才数量指数级增长和人才质量指数级增强”目标,全方位优化提升人才政策供给。

可以看出,一套完善的“组合拳”,致力于打造有利于人才吸引、人才成长的生态打造,释放创新沃土的集聚效应,使各类人才活力竞相迸发。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就是政策的细致与贴心,针对高层次人才、秦创原创新创业人才、重点行业领域人才等,政策从安居政策、子女教育、托育托管、医疗保健、配偶就业等方方面面进行关照,释放出极大诚意。

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说,人才越是聚集,企业就做得越好;企业做得越好,就会吸引更多的人才……

循环往复之下,久而久之就形成一个漩涡,实现人才、企业、创新生态的“自循环”。

此外,产业赛道的布局也至关重要。通过产业布局规划,人们通常能看到一个城市对自身优势、前沿趋势和发展态势的判断和选择,也能看到成熟经济体对发展路径的思考与突破。

此次会议,西咸新区发布了《秦创原总窗口特色产业园区布局总体方案》,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西咸新区将举全区之力推动10大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着力构建“特色园区承载+重点产业集聚”的发展新格局。

据披露,在产业布局方面,西咸新区将重点打造光伏、氢能、智能网联汽车3条主导产业链。打造新能源、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临空经济、自动驾驶汽车、大健康7大产业集群。培育生物医药、新材料、数控机床、现代金融等N个特色产业。

目标到2025年,3条主导产业链基本成链,7个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集聚规模。10大特色产业园区产业集中聚集规模显现,园区总产值规模达到2000亿元以上。

从营商环境到人才政策,再到产业规划,可以看到,高效、便捷的政策背后,是西咸新区强大的动力与实力作为支撑,透过底层逻辑与顶层设计,再落实到具体实践中,最终形成了严丝合缝的运行机制。

逐步形成的秦创原政策体系,持续优化的创新生态,不断推进的高质量发展,“秦创原模式”作用下,“秦创原现象”越来越凸显。

在秦创原总窗口,一个更大舞台正蓄力待发。

关键词: 西咸新区 创新创业 去年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