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南京医科大学了解到,该校康达学院今年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全部招满,且最低分高出省控线46分,招生规模呈逐年扩大趋势。近年来,我省加大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力度,2021年全省实际招生1913人,培养规模居全国第一。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在基层医院工作,我省不少地方还拿出补贴、编制、平台等条件,亮出“硬招”引才揽才,破解基层人才荒难题。这些措施效果如何?能为基层留住人才吗?
“招得来”才有“源头活水”
“前几年基层招人确实困难,这两年通过人才强基工程及紧缺人才招聘稍有好转。”不少基层卫生院负责人向记者坦言,目前基层引才和留才难主要在于基层的发展平台与待遇,“这两个问题解决了,招人与留人的问题都解决了。”
【资料图】
乡村医生沈延洁在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淹城社区卫生服务站已经工作了22年。在20多年基层医疗工作经历里,沈延洁的身份经历了中专毕业生、厂医、大专毕业生、普通村医再到“备案制大学生村医”的层层转变。“2010年我的工资是1000元一个月,加上绩效工资一年五六万元左右。考上‘备案制大学生村医’以后,基本工资涨到5000多元,再加上绩效工资,一年能有十三四万元,在工资待遇上和编制内医生所差无几。”沈延洁告诉记者,如今,待遇的提升及人才队伍的壮大,让她更坚定于自己的岗位。
近年来,常州市武进区创新人才招录形式,建立了以“备案制大学生村医”为主体、“备案制驻村护士”为补充、事业编制“乡村医生”为支撑的村级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武进区卫生健康服务中心主任贺璞介绍,该区还将省定向委培的大专医学毕业生纳入“备案制大学生村医”队伍。目前,全区已有备案制大学生村医93人、驻村护士73人,占村医总人数的47%。
编制、职称、住房补贴……能想到的引才办法,扬州市江都区卫健委也都想在前头。“我们多次向编办争取编制,向基层卫生院倾斜;还根据学历为新招录的大学生提供补助,近几年补助金额连年看涨,本科生基本能拿到一次性补助25万元。”江都区卫健委副主任王瑶说,每次招聘一“亮”出优惠政策,都会得到不少学生的关注。这三年,仅大桥中心卫生院一家就招录了各类本科、大专生20余人。
“对基层来说,成熟人才引进也是推动科室发展的‘重要法宝’。”扬州市江都区大桥中心卫生院院长严恒清提到,自从成为扬州市首批建成的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之一,高级职称评定也获得了很多倾斜,比例从过去的20%增加到22%,成熟人才职称晋升更有盼头。
但在某些方面,基层人才流失现象依然严重。“相对于在大医院工作,专科细分的临床医生,乡村医生更多的精力在疾病预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上,职业成就感相对较低,且在基层,职业发展的平台有限。”一位刚刚跳槽的大学生村医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医学毕业生选择村医岗位的意愿,也导致大学生村医在岗工作一段时期后的流失。
“备案制大学生村医人均年收入可达到13.6万元以上,高出普通村医4万多元。”贺璞也坦言,同岗位人员收入的差距,一定程度挫伤了普通村医在基层岗位工作热情,影响到乡村医生队伍的整体稳定和发展。
针对基层卫生诸多“招人难”问题,省卫健委也在全省层面积极推行“县管乡用”制度并动态调整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规模。“我们鼓励有条件的医学类独立学院和高职院校增加培养计划。鼓励支持市县两级政府通过设立相应的专项补助经费、增加编制计划,满足本地基层卫生人才订单定向培养需求。”省卫健委基层处处长姜仑说。
“留得下”需要“软硬兼施”
记者走访发现,如今仍有部分地区的村卫生室诊疗设备配置较低,村医依然会用“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来为病人看病、诊断,且基本药物不全导致业务开展受到限制的现象依然存在。业内人士表示,打破“留人难”困局,还需软硬件并重。
南京市浦口区永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一座宽敞明亮的6层楼。2021年年底,该中心还只是一座只有4个全科诊室和一个中医馆的3层小楼,如今这里的临床科室、公共卫生科室、医技检查科室等一应俱全。
全科医生余洋6年前从老家安徽来到了这里,“近年来的工作环境有了非常大的改善。科室细化、设备升级后,我们能够识别和诊治的常见病、多发病,可以开展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更多了。老百姓获得了很好的就医体验,也让我感受到了服务基层的价值。”记者了解到,硬件条件的改善和各方面待遇的提升也为该中心招来一批基层卫生人才,近3年该中心共引进了26人,其中成熟型临床医生就有9人。
“我不用每周折腾好几次去市里了,家门口就有透析室。”自从今年2月,徐州市铜山区郑集镇中心卫生院开设血液净化中心后,家住黄集镇的马先生就免受了好多舟车劳顿之苦。“近年来政府部门累计投入5800万元为我院配齐大型设备和基础设施,极大地改善了医疗设施环境。”该院院长贺广伟介绍,医院本科及以上学历工作人员达到125人,“在每个科室学科带头人带领下,现在后备力量比较充足。”
引才留才不宜搞一锤子买卖,还要切实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只要你们来,来了之后都会得到重点培养,未来医院发展就是靠你们。”这是严恒清经常和年轻人说的话。为了让更多人才早日成为骨干,医院忙着扩建新大楼的同时,也没忘记送人才进修,花了3年时间,累计送30多名医护到全国各大医院进修,“不仅进修费用由医院承担,医护人员还可以拿到院内的平均绩效。”
记者了解到,全省已建成基层卫生人员实训基地101个。依托基层卫生人员实训基地推广适宜卫生技术,针对全科医生、护理、乡村医生三类人员每两年各推出10项适宜卫生技术,年度参训人员达2万人次。在做好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的同时,每年完成600名基层护士、1800名基层临床医生、4500名乡村医生的能力提升培训。
但业内人士表示,对基层来说,更难的问题是培养成熟的中医。“中医的成长需要师承,师傅手把手教个三五年还未必能出师,年轻人耐不耐得住寂寞?”扬州市江都区真武中心卫生院院长史加圣坦言。此外,从临床实践来看,既有临床技能又有理论储备的中医康复师十分稀缺,毕业生数量不多,靠基层医院培养又几乎不可能,让科室发展十分受限。
针对上述问题,王瑶表示,中医招引是有强制政策的,报定向生招生计划时,其中20%的名额必须是中医,每年的招聘计划中也必须有20%的名额是中医。“今年江都区还率先做了人才‘周转池’,前三年服务基层,三年后开展遴选,遴选30%回城,到第6年再遴选,两次遴选结束后剩下的人就直接扎根基层。”今年“周转池”拿到了15个编制,招来了6个人,其中3位是中医。
“用得好”激活“一池春水”
“人才能不能留得下和用不用得好是息息相关的。”贺璞表示,只有让招来的医生有事干、有发展空间才能留得住人。
“最近下田锄草,腰闪了。”“去陆医生那看看。”在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的建东村,“陆医生”的名号很响,他叫陆敏贤,是建东村卫生室唯一的主治医师,却把卫生室的中医阁打造得有声有色,常常有十里八乡的村民慕名而来,每年都会有超过3000人次在“陆医生”这里进行针灸、推拿、颈椎牵引等中医理疗项目。因为具备中医临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中医理疗项目后,陆敏贤的年收入从5年前的8万元达到如今的25万元。
“我们当时在这里设计中医阁的时候,就考虑到了陆医生的专长,重点扩展了中医理疗功能室,发挥人才本身的优势,让基层医疗服务得以延伸。”贺璞介绍,武进区先后投入4000万元,全面实施村级医疗机构提档升级工程,更新完善村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像建东村的中医阁就有约70平方米,设有中药诊断室、针灸室、推拿室、牵引室。”新改扩建后的村级医疗机构宽敞整洁、流程合理、设施完备,更有助于科班出身的村医村护发挥业务特长。
陆晓英是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妇科医生,2020年,她从苏北一家三甲医院来到这里,此前,中心并没有“妇科门诊”的概念,甚至两年才开出两张妇科处方单。直到中心招来两位妇科医生,加上一位转岗培训来的医生,“妇科门诊”才算成立。这两年里,陆晓英充分发挥自己的妇科专长,带动了中心整个妇科门诊和手术质量的发展。“2020年以前,妇科手术量大概200多例,去年达到360多例。门诊的病人就更多了,光是挂号的门诊人次大概就有2800多。”该中心主任李长明介绍,中心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着重引进紧缺型、专科型人才,为能干事、想干事的优秀职工提供平台和空间。
国家从1993年开始的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也在基层面临很多现实问题。史加圣坦言,不少基层医院招聘来的毕业生送出去规培,拿到执业医师资格证后就“寻他处去”,还有人成功考研也离开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和区卫健委建议考虑推迟规培时间,让医学人才和各家单位双向选择,适应后再有针对性地选择规培。”
如何真正强化医疗卫生资源整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把更多的卫生人才和技术引向基层?我省一直在积极探索和实践。业内人士表示,基层人才也经历了最近几年的“蓄水期”,多一些耐心和等待,相信“池水”很快满塘,人才红利期也很快会来到。
记者 王甜 蒋明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