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中提到的红豆树,江阴市顾山镇红豆村就有一棵,相传为梁代昭明太子亲手种植,已有约1500年历史。
【资料图】
红豆村因树得名,也是地产金顾山水蜜桃主产区,通过发展水蜜桃产业,紧密结合传统红豆“相思文化”和水蜜桃“甜蜜文化”,当地着力打造“甜蜜红豆”乡村文化旅游品牌,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新农人”:“我就是村里的一分子”
6月14日,一个平常的星期二中午,红豆村农家菜馆“红豆小院”内人声鼎沸,大厅里坐满了食客。“小院”的主人,出生于1985年的连云港人杨文善正忙着将做好的菜送上餐桌,还不忘问问客人们对菜的口味还有什么意见。
从2007年到红豆村食堂烧饭算起,杨文善已经在这个村生活了15年。“我早就把自己当成这里的一分子,在这里安家,小孩在这里上学,虽然户口没有迁过来,但生活完全不受影响。我们和气经营,和村民们相处得也非常好。”杨文善说,村里对像自己这样的外地人非常照顾,比如他租的这栋民房,重新装修成饭店时涉及排水设施改造等问题,村干部主动服务,很快就协调解决了。
“我们饭店老板员工一共10人,都是外地人,村里主动帮我们找房子解决住宿问题,可以说是有求必应,这让我们感到很温暖、没有在异乡的孤单感。”杨文善说。
食客们的餐桌上,桃园鸡、顾山八大碗、蛋黄糯米丸等当地土菜的“出镜率”非常高。杨文善说,他一直在研究当地人口味,注重小院菜品的更新改进,希望有更多人喜欢自己的手艺。
可容纳160人同时就餐的小院,一到周末全部客满,得提前一周才能订到座位。“从刚到红豆村时每个月2000元工资,到现在每个月营业额超过20万元,我们是红豆村发展变化的直接受益人之一。”杨文善说,村里正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桃花节、水蜜桃节、红豆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自己的饭店生意几乎没有淡季,“希望以后生意越做越大,帮助解决更多人就业。”
村干部:弘扬“甜蜜文化”创造甜蜜生活
2010年,吴敏东担任红豆村党委书记时,红豆村还是周边乡镇中出了名的贫困村,村级经济收入低,农民人均收入不高,村里基础设施差,发展后劲不足。
红豆村过去种植的全是传统农作物,市场价格低,村民收入少。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村委通过学习考察,决定引导村民种植水蜜桃。然而,种植水蜜桃到底能否成功,农民一开始心里没底,不敢轻易尝试。于是,吴敏东发动13名党员带头种植600亩。水蜜桃种植前三年是没有收益的,为打消农民疑虑,他提出,减免3年土地租金,与百姓同担风险。就这样,党员带头、百姓跟上,水蜜桃种植面积从最初的600多亩逐年发展到现在的3000多亩。
如今,红豆村有近200户水蜜桃种植户,亩均收益近万元。做大水蜜桃种植业后,吴敏东不满足于此,又将视线投向红豆村独特资源——千年古树红豆树。红豆被视为表达相思之情的隽品,象征着坚贞的爱情。“2015年,我们村做了一个旅游规划,把三产融合、乡村旅游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吴敏东的设想是,结合民宿,依托红豆树,打好乡村旅游发展“组合拳”。
吴敏东说,以红豆树为核心,红豆村以“情满顾山,爱在红豆”为主题,已举办五届红豆旅游节,还在按照“一心·两带·四片区”的空间架构,有序推进项目,即一个游客中心、运河水带和乡村彩带,以及稻作农耕片区、红豆体验片区、桃林休闲片区、花卉体验片区,希望游客在不同季节来到红豆村,都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
“最初,村里守着绿水青山,只想着销售水蜜桃;现在转变了观念,靠着桃树卖风景,这里变成了真正的‘桃花源’。”吴敏东希望,通过打造“甜蜜红豆”乡村文化品牌实现三产融合,以水蜜桃、花卉种植为第一产业,促进以水蜜桃酒加工为代表的第二产业深度发展;以红豆爱情为主线,结合逐渐发展起来的民宿业,促进乡村旅游第三产业外延发展。
从脱贫致富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甜蜜产业发展,红豆村奔向未来之路越走越宽。
“原住民”:种两亩桃树年入6万元
骄阳似火,今年72岁的村民沈建良步伐矫健,穿梭在桃花林,查看桃树生长情况。
“十多年前,我们村从无锡阳山镇引进优质水蜜桃品种,开始了规模种植。我成为首批桃农,承包了村里的30亩土地,当时一亩地收入只有3000元。”作为红豆村水蜜桃产业的致富带头人,沈建良高标准建设桃园基础设施,精心管理每一棵桃树,还多次外出学习取经,引进优良品种。
“现在年纪大了,就留了两亩桃树在种,但是我管理得好,每亩效益有3万元。”沈建良说,自己几乎天天待在桃园,既锻炼了身体又有收入,心情还好。“这些年,村里的环境也变美了,公共空间墙面、我们自家房屋的墙上都做了墙绘,更有江南水乡的感觉了。”
漫步红豆村,只见特色院落错落有致,休闲绿道、亲水码头等依水而筑,江南特有的“枕水人家”保存完好,彰显出古村落韵味。“我们村创建了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现在建筑设施、公共卫生都有很大改善,还有了老年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长廊等活动空间。”沈建良说,水蜜桃种植总体比较辛苦,很多年轻人不愿意接班,希望村里的“好环境+好产业”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凤还巢”,让“甜蜜事业”后继有人,让红豆村的发展更加红火。
专家点评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耿献辉教授:
红豆村的经验表明,农业农村发展,要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当地比较优势,向市场紧缺产品调,向优质特色产品调,向种养加销全产业链调,拓展增值增效空间。从引进水蜜桃到向产后环节延伸,获得了更高的附加值;从产、加、销纵向一体化向农、文、旅横向融合拓展,开发出农业的新功能,延展了乡村的新业态,丰富了增效的新空间。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红豆村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和持续的内生动能。
江苏百村联合调研组
关键词: